全整合设计的空气动力学
全新的Propel的设计理念基于AeroSystem超低风阻管型技术打造。
通过分析管型形状、角度以及接合点,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每一个组成部件都显得尤为关键。
空力系统管型重新设计,灵动的线条和优化的椭圆截背管型搭配专属空力套件,
标配两款专属设计的水壶架以遵循我们对空气动力学设计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
竞赛级别的骑乘效率
全新Propel车架不仅是空气动力学公路车款中相对较轻的车架之一,而且在刚性方面还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更轻的重量加上更高的刚性,将全新PROPEL的骑乘效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
增加的车架和前叉间隙也能够容纳更大的胎宽(最大30毫米),以获得更顺畅的骑行体验。
优化的全内走线调节体验
仅需一个4号内六角即可完成把立的更换以及调节垫片和车把。
车首部分经过完全重新设计,设计全新专属D型OverDrive Aero舵管,以及采用创新的Contact Aero车把和把立。
Contact Aero把立将所有线管均压入把立下方,更换把立无需重新走线,使更换部件更为容易,复杂度更低、契合度更高。
Contact Aero车把,整合式的外观拥有±10°可调节的车把角度,经过人体工学优化空力有更好的Fitting适应性
Advanced 专业竞技等级碳纤技术
经由专业竞技等级的碳纤维材料手工打造的车架,具有轻量化、高刚性以及良好的吸震舒适性,
专业竞技等级的碳纤维材料拥有出众的刚性重量比,专业竞技等级的树脂基材创造高刚性的同时分散来自地面的震动极大的优化了骑乘体验。
AeroSystem Shaping Technology超低风阻管型技术
透过流体力学和风洞测试数据,工程师得以打造出最佳管形,创造出最强劲的空气动力效能。
Tubeless System
减少爆胎。更大的抓地力。更小的滚动阻力,更快更平稳的行驶。
Giant的Tubeless System比以往更容易体验所有这些好处。
OVERDRIVE AERO
在全新Propel系列的头管内,D形舵管和两件式的垫片提供了一个极为空气动力学、更易于维修调整的车首走线系统,同时在性能上毫不妥协。
PowerCore
宽大的五通与后下叉区域,可容纳86厘米宽的五通(登山车为92厘米宽),而不对称的后下叉,提升驱动边的刚性,以及非驱动边的稳定性。
VECTOR INTEGRATED SEATPOST
VECTOR INTEGRATED SEATPOST科技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具有更佳的空气动力学和顺应性。
车架组 | |
---|---|
车架 | Advanced-Grade Composite, 12x142mm thru-axle, Disc |
前叉 | Advanced SL-Grade Composite, Full-Composite OverDrive Aero Steerer, 12x100mm thru-axle, Disc |
变速传动系统 | |
---|---|
变速把手 | Sram Force AXS |
前变速器 | Sram Force AXS |
后变速器 | Sram Force AXS |
飞轮 | Sram Force XG-1270, 12-speed, 10-33 |
齿盘 | Sram Force D2 DUB,35/48 with power meter |
链条 | Sram Force D1, 12-speed |
中轴 | SRAM DUB, Press Fit |
刹车系统 | |
---|---|
刹车 | SRAM Force AXS HRD (hydraulic road disc) |
刹车把手 | SRAM Force AXS HRD (hydraulic road disc) |
组件 | |
---|---|
座垫 | Giant Fleet SL 7mm SST Rail With Giant ParticleFlow technology |
座杆 | Giant Vector Composite w/ offset -5/+15 |
把横 | Giant Contact SLR Aero |
把立 | Giant Contact SL Aero |
轮组 | |
---|---|
轮组 | Giant SLR 1 50 Wheel system with DBL / Hookless / Ratchet 30t |
轮胎 | Cadex Road Race Tubeless, 700x25c (26.5mm effecitve), 170 TPI, Folding |
XS | |
S | |
M | |
ML | |
L |
XS | S | M | ML | L |
---|
A 座(立)管长度(mm) | 465 | 500 | 520 | 545 | 575 |
B 座(立)管角度 | 74.50 ° | 74.00 ° | 73.50 ° | 73.00 ° | 73.00 ° |
C 上管长度(mm) | 520 | 535 | 550 | 565 | 580 |
D 头管长度(mm) | 120 | 130 | 145 | 165 | 185 |
E 头管角度 | 71.00 ° | 72.25 ° | 73.00 ° | 73.00 ° | 73.00 ° |
F 前叉偏移量(mm) | 45 | 45 | 45 | 45 | 45 |
G 拖曳距(mm) | 70 | 62 | 58 | 58 | 58 |
H 轴距(mm) | 976 | 976.6 | 980 | 991 | 1006 |
I 后下叉长度(mm) | 405 | 405 | 405 | 405 | 405 |
J 五通下沉量(mm) | 72 | 69.5 | 69.5 | 67 | 67 |
K 堆高(mm) | 517 | 528 | 545 | 562 | 581 |
L 前伸量(mm) | 376 | 383 | 388 | 393 | 402 |
M 跨高(mm) | 722 | 753 | 770 | 794 | 821 |
N 车把宽度(mm) | 400 | 400 | 420 | 420 | 440 |
O 车首竖杆长度(mm) | 80 | 90 | 100 | 110 | 110 |
P 曲柄长度(mm) | 170.0 | 170.0 | 172.5 | 172.5 | 175.0 |
Q 轮径 | 700C | 700C | 700C | 700C | 700C |